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 取回密码
设为首页   |   加人收藏  |    新浪微博

温馨提示:

搜索关键词请输入地址

成都迈入科技创新时代

         对于正在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成都而言,《中国制造2025》战略的落地,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。2016年上半年,成都市在工业领域的投资突破了千亿大关。随着“153”重大工业项目引进建设计划顺利推进,英特尔、德州仪器、富士康、戴尔、联想、京东方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聚集,推动“成都制造”向“成都智造”转变。
    “在我们开工之后,还没有想清楚这个项目究竟投什么产品。”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B7项目厂房建设组副组长孙宇明在回想起当初关于建厂的选择时,对记者这样感慨到。
    如今,这个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,相当于7个水立方大小,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,可以装下两个半鸟巢的生产线已经将近完工,并预计在2017年投入使用。
    不过,在高新技术领域,成都不止京东方一家世界级的“超级工厂”。随着“153”重大工业项目引进建设计划顺利推进,成都高新区、成都经开区、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单个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数量迅速增多。
    “成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,大众、丰田、标致等品牌均在此建厂。成都市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,GDP排名全国城市前列,这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。”在采访中,沃尔沃成都工厂的负责人表示,选择成都是非常明智的,特别是在人才招聘过程中,成都本地人才素质非常高。
    截至去年底,成都高新区已聚集规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105家,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385.5亿元。截至目前,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已入库项目180个,其中已签约项目33个,拟签约项目13个。已签约及达成合作意向团队中含诺奖团队2个、两院院士团队1个、国家“千人计划”团队4个、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9个。高科技智能化的技术和人才准备已完成,在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道路上,成都已整装待发。
    与“大智造”相对应,还有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、成都经开区为主体的“大创造”和“大车城”产业板块。成都还将规划建设一批独立成片、产业清晰、产城相融、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集中发展区,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,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。《成都制造2025》正跃出纸面变为现实。